当前位置:首页 » 八面来风 » 经验交流 » 正文

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济宁打造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监管模式

信息来源:江洲清风网   发布时间:2012-06-01 11:04:00   浏览次数:3950
“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1773项,交易总额780.91亿元,节约财政资金67.35亿元,节支率10.1%;市级6496项,交易总额492.31亿元,节约财政资金35.24亿元,节支率9.4%……”日前,在山东省济宁市采访时,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籍峰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 
  从2007年起,该市积极探寻公共资源交易统一集中监管新路径,逐步形成以统一集中监管为核心、以电子网络化为手段的“济宁模式”,形成了“招标采购人组织交易活动,评标专家封闭独立评标,监管办全程监督管理”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新格局,基本革除了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分散管理所形成的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体制弊端。 
  该市于2007年启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整合职能、管办分离、强化监督、规范交易的原则,在山东省率先成立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将由住建、财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监管职能统一整合到该办公室,实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标前、标中、标后全程统一集中监管。该市下属的12个县(市、区)也都按照统一集中监管模式进行了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相继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监管机构,形成了全市“招标投标一张网、评标专家一个库、组织协调一盘棋”的工作局面。 
  “将分散在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剥离出来,统一整合进行集中监管,这样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监管办只‘管’不‘办’,不是利益关系方,这就使得我们在监管时敢于出手,敢于严格监督交易各方行为。”籍峰告诉记者。 
  该市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全面强化交易全流程监督。记者了解到,从对投标单位实施诚信考评,将达不到合格要求的投标企业列入不良记录“黑名单”,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到严格对评标专家进行管理考核,实行评标责任倒查,杜绝专家打“人情分”、“关系分”;再到推行政府投资重点工程标后跟踪督查,配合纪检监察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中标企业约谈、履约情况检查,进一步强化标后的跟踪督查,堵塞监管漏洞等做法,无一不体现出该市围绕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主线,在着力规范交易各方当事人行为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去年以来,该市将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作为提高交易透明度、规范交易行为、遏制围标串标的有力手段,实施了电子化建设“一室一网五系统工程”:建设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视频室,将开标、评标环节全程现场直播,接受纪检监察、社会监督员的监督。开通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从内容上涵盖了建设工程、国土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交易项目;从范围上囊括了包括辖区内13个县(市、区)的子网,同时为全市140多个乡镇预留了端口,实现了市、县、乡三级交易网络的全覆盖。 
  为了解决地级市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节约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该市大力推行交易项目远程视频评审,在去年实现与省直及济南、泰安、潍坊等地异地远程视频评标的基础上,又与中央国家直属机关采购中心对接互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异地远程视频评审。记者了解到,该市已经把这项工作常态化,凡重点工程和重要设备的采购都必须通过这套系统进行远程视频评标,受到了招标人、采购人的一致好评。(记者 李亮科 通讯员 狄峻青)